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母亲健康 > 产后恢复

产妇产后腹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

本文Tag标签:产妇/分娩/腹痛/治疗/保健  

  分娩后下腹疼痛,称作“产后腹痛”,古称“儿枕痛”。有的人腹部疼痛剧烈,而且拒绝触按、按之有结块、恶露不下,此是瘀血阻塞所致。本病大多是瘀和寒引起,但也有失血过多子宫失于滋养而表现隐痛空空、恶露色淡的。临床上常见的产后腹痛有血虚、血瘀、寒凝等三因。

  产后血虚腹痛

  病因病理:产时失血过多,或产前素体血虚,加之产时耗血,则胞脉空虚失养而腹痛;血少气弱,运行无力,血流不畅而迟缓,发为虚滞膜痛。如《傅青主女科》:“夫产后亡血过多,血室空虚,原能腹痛,十妇九然。”《沈氏女科辑要笺正》:“失血太多,则气亦虚馁,滞而为痛。”

  临床表现:症见产后小腹疼痛,其痛隐隐,腹部柔软喜按,恶露色淡量少,头晕眼花,心悸怔忡,腰骶坠胀,舌质淡红,脉细弱。
  
  治疗:补血益气,和营止痛。

  处方:用“肠宁汤”或用“十全大补汤”。血虚兼寒,腹痛有冷感,得热则舒,面色青白者,宜用“当归生姜羊肉汤”或“当归建中汤”加减。

  肠宁汤:当归9克,熟地9克,人参9克,麦冬9克,阿胶12克,山药12克,续断9克,肉桂9克,甘草6克。清水煎服。

  十全大补汤:人参6克,茯苓12克,白术9克,当归9克,川芎6克,白芍9克,熟地9克,肉桂6克,黄芪9克,甘草3克,大枣3枚。清水煎服。
  
  产后血瘀腹痛
  
  病因病理:母胎夙有血块,产时瘀血留滞,胞宫收缩受阻,瘀阻胞中而痛。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儿枕痛者,因母胎中有血块。产时其血块与儿俱下,则产后无患,若产妇脏腑冷,使血瘀小腹不下,结聚疼痛,名日儿枕痛。”《景岳全书》:“产后恶露不尽,留滞作痛者亦常有之。”

  临床表现:症见产后小腹疼痛拒按,恶露少畅,不畅,色暗有块,或胸肋胀疼,舌紫暗,脉弦涩或细涩。

  治疗:活血祛瘀,通络止痛。
  
  处方:用“生化汤”加益母草、灵脂、蒲黄,或用“散结定痛汤”。血瘀兼寒者,可用“黑神散”。

  生化汤:当归9克,川芎9克,桃仁9克,炮姜6克,炙甘草4.5克,加益母草9克,五灵脂9克,蒲黄9克。生水煎服。

  散结定痛汤:当归9克,川芎9克,丹皮9克,荆芥穗炭6克,益母草12克,乳香9克,焦山楂9克,桃仁9克。清水煎服。

  黑神散:红花9克,蒲黄9克,归尾12克,桂心6克,乌药9克,白芷6克,生地9克,刘寄奴12克,五灵脂1 2克,陈皮9克,甘草3克,川芎9克,香附9克,元胡6克,干姜3克,琥珀2.3克。清水煎服。

  产后寒凝腹痛

  病因病理:产后血室大开,胞脉空虚,调护不当,寒邪乘虚而入,血为寒凝,阻滞胞脉,而为腹痛。如《圣济总录》:“盖以新产之后,脐腹空虚,真气怯弱,寒气入里,与恶血共相为害,其痛如物所筑。”

  临床表现:症见产后小腹冷痛拒按,时觉抽掣,得温痛缓,恶露下而不畅,面色青白,四肢不温,舌淡暗,苔白滑,脉沉迟或弦紧。

  治疗:温经散寒,行滞止痛。

  处方:五灵脂9克,生蒲黄9克,当归9克,川芎9克,桂心6克,小茴香6克,吴茱萸12克。清水煎服。

  民间单方、验方

  处方①:山楂30克,红糖1 5克,水煎服。治产后血瘀腹痛。

  处方②:苏木30克,酒水煎服。治产后恶露不下,痛闷欲死。

  处方⑧:红糖煮鸡蛋1-2个,食之。治产后血虚腹痛。

  处方④:当归15克,川芎9克,黑姜15克,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治产后血虚兼寒腹痛。

  热熨疗法

  1、食盐炒热,熨烫腹部。

  2、陈斩艾1000克焙干,捣铺脐上,以绢覆盖,熨斗熨之。治产后腹痛因感寒者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